环境条件下的原位实验—快之美
本次网络视频会中,我们将展示利用环境原位电镜来研究纳米颗粒的催化过程。上述研究结果在法国里昂CLYM (www.clym.fr) 的一台300 kV球差矫正环境电镜上获得。
采用同步采集EELS和EDS数据并3D重构方法而得到的同构立体数据集
虽然科研设备的先进性可以给任何研究项目都带来益处,但最核心的还是研究团队的独特视角、独创性和坚持不懈才能使获得这样出色的成果成为可能。文章发表于:http://xlink.rsc.org/?doi=C4NR04553J. Nanoscale voxel spectroscopy by simultaneous EELS and EDS tomography; Haberfehlner, Orthacker, Albu, Lib and Kothleitner; Nanoscale, 2014, Advance Article。
透射电子显微镜长期以来只能被用于获得由三维物体的投影行程的2D的图像。采用样品倾斜的得到样品的3D断层重构信息,但利用断层数据进行成分分析的时候,结果只能是定性而非定量的分析。
Graz Center for Electron Microscopy 以及 the University of Leoben in Austria的研究者采用序列倾角成的STEM断层像以及同步采集的low-loss EELS, core-loss EELS 以及 EDS 能谱分布信号来创建了一个三维成分分布数据集。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他们在三维物体的3D谱图分布研究中更进了一步。3D谱图分布数据可允许研究者以全新的角度来对数据进行后期分析和研究。对AL-5 wt.% Si with 50 ppm Na and 6100 ppm Yb的纳米尺度的化学态重构精度展示了这项技术的高超能力。
这个项目的成功同样也得益于Gatan GIF Quantum(966)能量损失谱仪以及高速STEM Package系统(777.U1/U2/U3)的技术优势。该研究小组还采用了GATAN提供的基于EELS和EDS的数据分析软件原型。这个原型软件功能将在GATAN新发布的GMS3.0中作为一个标准功能。
星际尘埃粒子的 BF 像
数据来自Dr. Ilke Arslan of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Livermore, California and Dr. John P. Bradley of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ivermore, California.
星际尘埃粒子。STEM模式下用805BF/ADF 及806 HAADF探头 在-61° to 68°倾转角区间所成的序列像。
星际尘埃粒子的 HAADF 像
数据来自Dr. Ilke Arslan of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Livermore, California and Dr. John P. Bradley of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ivermore, California.
星际尘埃粒子。STEM模式下用805BF/ADF 及806 HAADF探头 在-61° to 68°倾转角区间所成的序列像。
碳纳米管三维断层成像
含载有二氧化钛粉末的碳纳米管。采用Gatan Tridiem EFTEM成像系统采集的-50º to 50º系列倾转图像。对等离子峰 (5 eV slit, 17.6 eV energy),钛L-2,3(30 eV slit, 2 pre-edge, 1 post-edge),以及铁L-2,3( 40 eV slit, 2 pre-edge, 1 post-edge)进行了采集。采用Gatan元素分布软件对钛(蓝色),铁(红色)及等离子激元(绿色)分布进行了表征。
单倾液氮冷冻传输样品杆-626
单倾液氮冷冻传输样品杆-626,专为电子束敏感的含水样品的冷冻传输需求而设计。倾角高低兼容性受TEM极靴设计影响,根据不同的极靴类型、大小、以及其中的其它探头的存在而变化。
高倾角液氮冷冻传输三维重构样品杆914-培训
高倾角液氮冷冻传输三维重构样品杆914,专为电子束敏感的含水样品的冷冻传输需求而设计。倾角高低兼容性受TEM极靴设计影响,根据不同的极靴类型、大小、以及其中的其它探头的存在而变化。
纳米颗粒的聚结
Courtesy of Litao Su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碳膜上的金纳米颗粒的聚结(采用Gatan Orius 830相机以及628 Heating holder,FEI Tecnai 20电镜)。图像由Gatan公司 In-situ video software采集记录。
数据来自中国南京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
217℃下Au高脚晶界的运动
数据来自T. Radetic, C. Ophus et al. NCEM, LBNL, Berkeley, California.
由*.dm 格式导出的序列图像显示了随机运动的过程,逐帧回放(20帧/秒)。采用了5帧的long sliding滤波从而可追踪快速过程。用伪彩色凸显了6个方向的有序参数。绿/黄/橙色标记了不完全属于某一个晶格的边界处的原子。
二氧化硅非晶纳米颗粒的纳米压痕原位实验
Courtesy of Zhiwei Shan at CAMP-Nano a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一个直径500 nm的非晶二氧化硅颗粒(图像顶部)被Hysitron的纳米压痕(P195)样品杆挤压成为一个盘状的过程。推进力为速度为10 nm/s的一个平头钻石冲头提供。图像由Gatan Orius 830相机采集记录。视频图像由Gatan In-situ video software 制作。
数据提供为西安交通大学单志伟老师。
Pages